来源:网络资源 2022-10-05 19:55:17
清明柳
柳树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吹捧和喜爱,他们赞美它有诗的风韵、舞的倩影、刚的禀赋,甚至有时真分不清,是诗中有柳,还是柳中有诗了。
长长的岁月里,柳树也与清明,结下了不解之缘,讲述着生与死、聚与离、人与自然的故事。无论是禁火插柳、踏青赏柳、还是送别折柳,阅尽沧桑的清明之柳的气质,可谓有几分伤情,又有几分欣喜。
相传在春秋战国,介子推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异地十九载。在重耳饥饿难耐,没有食物的时候,介子推就割下自己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当上了晋文公,想报答介子推和他的母亲,没想到介子推却和母亲避世于绵山,重耳就派人去山里搜寻,怎么也找不到介子推母子,就想放火烧山,想逼出他们,谁知介子推母子合抱着一棵大柳树,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山。重耳知道后,非常伤心,便将介子推母子埋在柳树下,赐于柳树名为“清明柳”,并下令在介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只吃冷食,以寄托哀思。
寒食由此与“柳树”联系起来,同时“清明”与“柳树”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 唐玄宗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了。细雨朦胧中,神色沉重的男女老少去为自己的亲人上坟。
路边,坟堆上,柳枝和迎春,在摇曳生姿,恰似迎接的队伍,向来人频频招手。随着每一条柳枝,每一朵迎春的颤动,都会在人们的心里,平添几许伤感。
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和四姐喜欢去河边,折一些柳条回家,一边闹着让母亲蒸玉米粉嫩芽绊子吃,一边闹着让父亲给我们做哨子吹,母亲是乐意的,早就端着小簸箕在屋檐下阳光处去摘拣柳芽;父亲虽然有些不愿意,可也不愿扫我们的兴,就那样拿起柳条,使劲转动几下,柳皮和柳杆就分离了。父亲轻轻地抽出了柳杆,只剩下一个空心圆桶桶,父亲再把上半截用刀子刮薄,一个能吹响的柳哨子就做成了。父亲自己先试试,然后笑着叫我和姐姐,吹一个试试,我们一吹,那声音果然清脆悦耳。
而現在,父母已经离开我们好些年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痛楚。尤其是到了清明,这种思念和痛楚,会更加浓烈,扯人心肺。
每年清明将至时,雨水也会接踵而来,让我们的心情,总是明朗不起来。这便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和惆怅。也许连老天爷,也在为逝去的人们祭奠哀悼,清明的蒙蒙细雨,敲打着湿润的泥土,也敲打着游子的心。即使羁旅在外,人们也会对着家乡的方向遥望,眼角泛起泪花。
而那些柳树,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生长着,打扮着自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她也是为了与清明,来一次最美丽的邂逅,杨柳依依醉拂春堤。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柳树与清明一起,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氛围。当万物更新,生命萌发,一切欣欣向荣的时候,可挚爱的亲人,却已经走远。
又是一年清明时,就让我们折下一段柳枝,插在坟头上,留下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逝者最深切的缅怀和感恩。
微风,轻轻地划过柳梢头,叶随风动,水波泛起了涟漪。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