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2-11-07 18:44:14
对偶
例8.(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叶醇味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案】(5分)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的能力。
“剪纸灯迷,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中“剪纸灯迷”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且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都是传统节目,对仗非常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描绘”对“传播”,都是动词,名词“城乡”对应“时代”,名词“风物”对应“精神”,“城乡风物”“时代精神”都是偏正式结构,词性相同,意思相近,且对仗非常工整。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内容上相关,构成一组对偶句。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运用对偶(对仗)的形式,长短句结合,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剪纸灯谜”“秧歌花鼓”均选择了典型的节日活动,由点带面,凝练集中地概括了我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内容各具特色、缤纷多彩花样繁多的特点,“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形容传统节日的价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思路】对偶+构成(修辞内容,什么和什么对偶)+效果分析(结合文段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渡水过桐庐,从江边拾级而上,我们在街上闲闲地溜达了一回。这是个江城,同时是个山城,高高地矗立在水上。像喜欢杭州的龙井一样,我喜欢这个小城。好在小,比較整洁,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令人向往丰乐和平、日长如年的岁月,不像有些小村小城,一接触到就使人想起灾难、贫穷、老死、因厄……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逼窄之感,道旁疏疏地种着街树,这似乎是别的小城市中所不经见的。市街相当繁荣,有些房子正在建造。劫灰犹在,春意年生,可以看出这个小城是相当富庶的。
临江有一家旅馆,两面临水。一位朋友曾经在那里投宿,据说入夜倚窗,看山间明月,江上渔灯,有不可描摹的情趣。可惜我们没有这个运气。
数年来梦想的富春江,总算看过了。虽然连七里泷和钓台的面也没有见,可是到底连了桐庐。这就够了!单为爬一次桐君山,也算得此行不虚!人们艳说上游如何如何的山回水曲,引人入胜;如何如何的柳暗花明,奇峰突起。看了桐庐,我们的想象有了驰骋的依据,从这里也可以得其一二,愿将此留供低徊,作他日直溯上游时的印证吧。
◎对偶具有对称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偶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①“山间明月,江上渔灯”上下句字数相同,句式相同,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词。②“山间明月,江上渔灯”词性相同,上下句相同位置的词语都是名词。③“山间明月,江上渔灯”平仄相对,上下联尾字符合“仄起平收”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提示“对偶具有对称性”,要从对称性的角度对文中句子进行分析,对偶的对称性体现在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同一位置上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平仄相对。“山间明月,江上渔灯”两句字数相等,上下句“山间”对“江上”,均为名词,均为地点;“明月”对“渔灯”,均为名词;在平仄上,遵循了仄起平收,“月”为仄声,“灯”为平声。由此可以总结出答案。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