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语文 > 基知辅导 > 正文

2023年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在作文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网络资源 2022-11-21 13:07:10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作文,特别是中学作文经常需要引用古诗词、广告、名言警句、自由诗等的句子。开始我只注意句子本身的积累掌握,忽视了在文章中的运用目的和运用方法。现在看来,还必须重视运用问题。

一、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方式。实践表明,把古诗词等名言警句放进作文中,在形式上,不光是带引号和冒号的原因,大体有以下五种形式。

1、语录式——摘录

就是放在文章的题记位置,单独出现,做全文的题记。例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再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语录式类似于摘抄,把原文原封不动地写在文章的开头,完后另起行在末尾处用破折线引出句子出处,由此做成作文的题记。当然这是题记的一种形式,题记还有其他形式。

2、援引式——引用

用在文章内文中,就是直接引语的形式,提示语+冒号+双引号+引语内容+末尾标点符号+引号。例如:

《论语中说》:“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如果写成如下的样式就不是援引了: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因为这句话,包括子曰在内,都是直接来自《论语》,而不是孔子。

注意,援引的话语内容中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内。

3.引号式——套用

引号式和援引差不多,但还有细微的区别,主要是在标点的运用上,一是去掉了引号,二是引用内容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外。例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我们看见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种情愫总会油然而生。

再看:

秋叶是漫无边际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满目的秋叶,五彩缤纷,给了我们铺陈在天地间的巨幅油画,也给了我们万千感叹。

套用也包括淘金自己的句子中。就是只有引号,引号之外别的什么标点都没有,放到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此时,我虽然身在温暖的教室里,可是却从内心里平生了“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一点儿浪漫与温暖都没有了。

4、变化式——化用

就是没有引号,把经典、古诗词无形地揉进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有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一种豪放叫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种情意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种淡然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如:

雨的语言是丰富的,可以是漫卷诗书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绵绵春夜;可以是点点离人泪,倾述那个寂寞的夜晚;可以是映照冰湖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龄送别有人的刹那间。

前一个化用是完全的诗句的连用到自己的句子中,后一个化用是将诗句的亮点词语活用在自己的句子中。

我们得到了这些方法,才能够运用自如,不至于弄巧成拙。

二,作文中运用古诗词的目的总体来说是装点自己的作文,让它更美更深刻,但也不是简单的装潢门面。

1、突出文章中心,使主题更鲜明。当然突出主题有好多方法,而用诗词来点缀是不错的方法,就好像小姑娘头上戴了夺人眼目的饰品。

请看下例:

文章主题:感悟秋天之美。文体:写景抒情散文。文题:这里的秋天静悄悄。文章结尾可以这样写: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里秋天的美在于她给了我们一片静明的世界。

当然,把经典用在文章的开头和中间都能突出主题,若当做题记,主题作用就更加明显。

2、引出人物。有时,人物不好出场,就采取人没登场先有声的办法,就像戏剧的台后唱段一样。例如:

命题:留在心底的风景。素材:李白事迹。主题:男儿当自强。文体:记人抒情散文。可以这样开头: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我每当想起这句诗就想起了李白,也只有李白可以写出这么豪放的诗句。……

3、引出事件例如:

李白有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赏识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的美景,更有过“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般的切腹乡愁。那是他客居长安而不得志的一个中秋月夜,……

4、抒情。

比兴抒情:我们家乡的这挂瀑布,虽然没有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但是也不乏小夜曲般的柔美。

推波助澜:我原以为,妈妈离开了,我就可以自由了,可是啊,我的心里空牢牢的,想妈妈的滋味如同刀割,真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啊。

当然了,引用古诗最大的作用在于抒情。

【范文一】李白其实很快乐

袅袅檀香,一杯清着,一轮蝉娟,一捧盛菊,手边是虚掩的书卷,读完李白的诗作,我不禁为他扼腕叹息,本有天生之才,却无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壮志,却怎敌官场黑暗。我为他遗憾,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是不快乐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来,一路高歌,一路豪饮,放浪不羁,这就是你,唐诗上的不朽传奇,诗仙李色。

你不是没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少不更事,不是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积极乐观,不是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不是没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然而最后的你却也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沧桑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

你我伴灯而坐,相对无言。你默默饮酒,我在旁静静思索。我敬佩你的才华,也为你最后的离开而惋惜。你是这样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却难踏仕途,平步青云;你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难入官场,最后抽身而退。你心中的苦涩想必如同那难以斩断的流水,滔滔不绝,一滴一滴都是你的了目水。

然而你却笑着摇头,缓缓道出你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原来我一直都错了。

你是一位诗人,却也是一位卫士。你用笔书写自己的伤春悲秋,你用文字扞卫自己的高尚情操。或许在你离开时,心里的确会有苦涩与酸楚,然而在你的眼中,一切的名利比不上自由对你的吸引,黯然的离开却让你拥有了最高洁的自我。在别人看来,追名逐利似乎已是社会大流,你却以自牺前途r为代价,宁可相忘于江湖,忘情于山水也绝不同流合污。原本以为你是无奈的,却没想到其实你很快乐。你为坚守自我而快乐,你为纵情美景而快乐,你为远离官场而快乐,你为那一片心里的净土而快乐。

我终于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正内涵,在你看来,苦闷和悲伤只不过是高洁的副产品,坚守自我的你其实很快乐。

【范文二】李白三唱

微风吹过,吹皱了我心里的一湖春水,桃花随风飘落,李白沐着花雨,披着花瓣,在我心田上缓步而来。

悠悠李白情

李白的情怀,豪放不羁,是奔腾的黄河水,以雄伟的姿态奔向大海;也是毅力的泰山松,以坚毅的性格矗立于泰山之巅;更是天上的行云流水,在空茫的云天上翻腾激越。

李白的情怀,也像是采来的一束山花,浪漫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李白的浪漫,总是在他的诗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心里有一泓浪漫的溪水,清澈,清凉,多情而又柔美,流到读者的心里,缠缠绕绕,流淌着花儿的芬芳。

荡荡李白诗

李白的诗,不仅浪漫,也大气。李白的豪放、坚毅,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豪情,就像这天上来的黄河水,奔腾不息,令世人赞叹和感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大气,超凡脱俗,他以宽大的胸怀俯瞰着天下。

李白的诗,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流转自然,景象万千,思想深刻,海纳百川。他把自己的情感全部融化在了诗里,飘荡在壮美的风景中,使诗句多了几分深厚,少了几分空虚。

远远李白志

李白的一生,看似潇洒,其实有许多不如意。

李白本想以自己的才能报效大唐。虽然被召入宫,风光一时,但逃脱不了被奸人所害的下场,不得不被迫离宫。而他的豁达正在于乐观的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不因离京而痛苦,也不因实现不了抱负而悔恨,反而更加自信乐观,毫无顾忌地奔向了他心灵的故乡——游历山水间,逍遥人生。

李白,我心中的歌声,每日余音绕梁不止……

【范文三】沉醉于菊花盛开的世界

秋风瑟瑟,一丛菊花傲霜盛开。荒草凄凄中的一抹鲜黄,使我沉醉在这迷人的世界里。

她,生不择境,从不挑剔,大树下,荒路旁,乱石间,只要有一抔泥土她就会在这生根,成为她欣欣然的乐园。也许这就是古代诗人推崇他的原因吧。

菊花,不与百花争春,却在深秋中绽放;本是隽秀美丽,却以平淡见于世人;生就了婀娜多姿,却娇羞地山里姑娘般。陶渊明隐居田园便对菊花一见钟情,那是因为看见了知己,“黄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来往于田间的陶渊明不正如这“此花开过更无花”的深秋中的菊花吗?“花开并无百花从,独立疏离趣味浓”,每当他看见那独开的菊花,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敬佩她的不与白花争春的品质,欣赏她那朴素淡雅的风韵。

不仅陶渊明,古代的人们都对菊花寄托了曼妙飘渺的感情。

九月初九,重阳的日子,也是赏菊花的时光,李清照写下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词句,她看着那菊花孤独地开在秋风中,不知不觉地牵出了对丈夫的思念。那菊花脸上浮着清霜秋露,是在流泪吗?秋日里的黄花,左右都是荒荒然的凄凉,有谁与她分担忧心的烦恼和心酸?

啊,菊花不是孤芳自赏,而是生就了高雅不俗的气节,只有在这荒秋才能见证她那“宁愿包头至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精神,这正如白居易的诗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从不炫耀,不落世尘,不随波逐流,不在那百花盛开的时候绽放,不在百花凋谢的时候零落,更不在冷凉的秋风里低下自己高贵的头,活出一个独特的自己。这就是菊花的魅力。

也有人由此看到了菊花的霸气,“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这个人就是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正像陶渊明的诗句“黄花开林耀,青松冠裂岩”,万木萧萧的时候,只有菊花和松树彰显着生命的色彩,也似“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高洁,典雅,气节,霸气,伤感而又坚定,盛开在草木荒荒的秋风里。啊,那一丛丛的菊花,有谁能不沉醉在这凄美的世界呢?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