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一年级 > 期中信息 > 正文

初一期中考试:《论语》十二章

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中考网整合 2022-12-05 10:49:47

中考真题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初一期中考试:《论语》十二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如文中1-9则)散文,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

  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了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心情。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而借鉴的意思(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语六则》中表示虚心学习的成语是“学而不厌”和“不耻下问”。(限四字)

  (三)主要内容

  1.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10)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水平或职位低下的人请教为可耻。

  (11)学而不厌:学习不感到满足。形容谦虚好学。

  (12)诲人不倦:耐心地教导别人,没有厌烦的情绪。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古今异义词语

  (1)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2)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3)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四)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编辑推荐:

  202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最新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