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2-12-08 13:31:29
我们对此部分内容总结如下,初二以及正在中考复习的初三同学们一定要牢固掌握:
一、“漂浮”与“悬浮”:
“漂浮”与“悬浮”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共同点:此时所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浮力等于重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二者不同点:物体“漂浮”时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物体“悬浮”时物体是浸没在液面之下的!
二、“上浮”与“浮在液面”:
“上浮”与“浮在液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概念。
物体之所以“上浮”,是由于浮力大于重力,从而导致物体加速向上运动的一种非平衡状态!
物体“浮在液面”时,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状态是“上浮”的最终结果,即漂浮!
三、“下沉”与“沉底”:
“下沉”与“沉底”也是完全不同!
物体之所以“下沉”,是由于浮力小于重力,从而导致物体加速向下运动的一种非平衡状态!
“下沉”的最终结果是“沉底”,物体“沉底”时受浮力、重力、容器低对物体的支持力。在这三个力的共同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即,如果从受力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浮沉,那么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它的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若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若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会下沉,直至沉在容器的底部;若浮力等于重力,则物体可能漂浮在液面,或者悬浮在液体中的任何一个地方。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密度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浮沉,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后,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会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若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会下沉,直至沉在容器的底部;若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的任意深度。
与之相关的一种陷阱蕴含极深题型,此类题,必须先进判断物体的最终浮沉状态,最终得出物体是否空心的问题,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平均密度和液体密度大小来确定物体的浮沉!
另外,“轮船”是通过做成空心的,从而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来获得更大的浮力的。一艘轮船,如果从海水航行到淡水中,吃水会变深,也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会变大,这是因为轮船总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此时,浮力等于重力,当液体的密度变小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必然会增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
与之类似的“鱼”也是通过增大或减小自身的体积从而增大或减小排开液体的体积来获得更大或更小的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与之不同的是“潜水艇”,潜水艇由于无法改变自身体积,因此只能通过吸水或者排水的方式,增大了自身重力或者减小了自身重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潜。
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控制物体的浮沉,比如说农民用“盐水选种”,干瘪不充实的种子在盐水中所受浮力比清水中大,会漂浮在盐水表面,颗粒充实饱满的种子会沉在盐水底部,从而实现选种。
综上所述,物体的浮沉是浮力内容的第一大重要知识点,这部分内容不可以有任何闪失!每一位初中生都应该牢固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熟练运用!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