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历史知识点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2023年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出名的10个战争

来源:网络资源 2022-12-11 12:47:40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1.涿鹿之战

战争时间:约5000年前

战争对手:炎黄部落(黄帝)VS东夷集团(蚩尤)

指挥官:黄帝、炎帝vs蚩尤

战争结果:炎黄部族获得胜利,华夏集团收复中原

地点:河北张家口

涿(zhuō)鹿之战(约4600年前),(相传)是中国远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部族联合同蚩尤部族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最终以炎黄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此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涿鹿之战发生在阪泉之战以后,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涿鹿之战不同于阪泉之战,它是在两个部族集团之间进行的。因此打的十分激烈,也留下了很多神话传说。

比如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才冲出大雾。

还有传说:黄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东海中的神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

黄帝用其皮蒙鼓,用雷兽之骨作鼓槌,“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等等神话故事。

先不管这些神话故事是不是真实发生的,咱们就单看这种语言里的威势,就能感觉的到这场战争的恢弘壮观。

于是,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延续了不少时日,最后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冀州”是我国九州之一,在我国绵长的历史中,曾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这么一个传说: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反映了这场战斗过程中,双方先由巫师作法,希望借助自然力征服对方!

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以便淹没蚩尤军队。

蚩尤也请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

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女妭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蚩尤军队惊诧万分,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了最后胜利。

黄帝的胜利得来不易,而胜利以后,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难,不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风雨后神力大减,“不得复上”,应龙参战以后,也“不得复上”,天上“无复作雨者”,使地上连续大旱数年。

近代环境考古告诉我们,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环境又一次大变化时期,不断升高的气温,持续不断的冰川融化与降雨均骤然停止。

距今5000年前后,从辽东半岛到长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遗迹,以后,距今4700年开始又发生了小的波动。

涿鹿之战中,那些被巫术呼唤来的暴风雨及其后的干旱,正与气候由平稳到发生波动的情况相合,可见这些神话不是全无根据的,它确实浓缩了对过去的回忆。

2.牧野之战

说法不一,从前1130年到前1018年都有

周武王,姜子牙vs商纣王

周军4.5万人,商军70万(一说17万)

商军在王师面前自行崩溃了

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

地点在河南省淇县

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

由于帝辛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牧野之战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周王朝的统治,开创了华夏文化的第一个盛世。

3.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

秦(白起)vs赵(赵括)

赵军45万、秦军60万,秦军大胜

坑杀40万降卒,赵军全军覆没

秦国伤亡二十余万

地点在山西晋城市。

长平之战是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后以赵军的失败告终,秦国进占长平,坑杀赵国约45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秦国用反间计使赵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秦国则暗中换上名将白起,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秦国统一中国的障碍至此全部扫除,再也没有一支军队能和秦军一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4.巨鹿之战

公元前公元前207年

章邯,王离vs项羽

秦军40万、楚军约5万

歼灭秦军20万,迫降20万

地点在河北省平乡县

巨鹿之战是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与秦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战役。最终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秦朝主力尽失。

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项羽在此战中破釜沉舟,确立了他在各路义军中领导地位。

在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游而不击,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抢占地盘,并且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走向最后胜利的关键性一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为彻底埋葬秦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5.垓下之战

时间:公元前202年10月

指挥官:刘邦,韩信vs项羽

参战方兵力:汉军25-30万、楚军约10万

结果:斩首楚军八万

地点:安徽省灵璧县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

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 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

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 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因汉军背信弃义,在两军约定后撤期间,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大打心理战,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

虞姬在四面楚歌中自刎,霸王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在乌江自杀。楚军的战败,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延绵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奠定了汉王朝400余年的基业。

6.漠北之战

时间:公元前119年春

指挥官:汉军(卫青、霍去病)vs匈奴军(伊稚斜单于)

参战方兵力:汉军骑兵13万,步兵10余万。匈奴军骑兵12万

结果:歼灭匈奴主力9万余人,汉军损失3万人

地点:漠北蒙古

漠北之战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生,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最艰巨的战役,战略目的是捣巢合围单于(chányú,匈奴族首领的称呼)。

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率部远徙漠北,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

当卫青、霍去病挥十余万大军,并分两路,在强大的后勤补给支撑之下,穿越了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区,奇迹般地千里奔袭匈奴腹地,用匈奴人最擅长的招法置对手于死地,并以果敢的执行力速战速决。

西汉与匈奴的漠北战役,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匈奴伊稚斜单于与西汉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

7.昆阳之战

时间:公元23年

指挥官:王邑、王莽(新军)VS刘秀(绿林军)

参战兵力:新军43万vs绿林军1.7万

伤亡情况:王莽军全军覆没

地点:河南省叶县

昆阳之战发生于更始元年(23年),刘秀指挥的绿林军与王莽政权的一场战役。

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的大军奉命向昆阳前进,两三天即有十余万军队到达昆阳。

城内的汉军军民并肩战斗,一次一次地打退新莽军队的强攻,占绝对优势的新莽也无可奈何,昆阳城仍屹立不动。

公元23年五月底,宛城在绿林军(汉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守将岑彭终于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昆阳城内,守军立刻士气高涨,更加坚决守城,并随时准备出城歼敌。新军得此消息,个个心情沮丧,士气低落。

六月初一,李轶、刘秀所率之定陵、郾城等地的汉军到达昆阳地区。刘秀为鼓舞大家的斗志,自率步骑兵一千多人为前锋,又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出击,赢得了胜利。

昆阳大捷使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不久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同时,绿林军内部将领之间的矛盾激化。

刘玄在农民将领李轶等人的支持下,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刘縯及其部将刘稷处死。刘秀表面无所举动,暗中却窥测时机,积蓄力量,为日后缔造东汉王朝开辟道路。

昆阳之战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

8.官渡之战

时间:199年6月—公元200年10月

指挥官:曹操vs袁绍

参战兵力:曹军2万vs袁军11万

伤亡情况:袁军约十万,曹军约八千

地点:河南省中牟

官渡之战(199年-200年)是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的战略决战,以曹操获胜告终。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

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十二月,当曹操正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备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

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

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

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

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

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六百,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

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文丑为乱军所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队的锐气被挫伤。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

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与袁军交战不利,退回营垒坚守。

期间,汝南郡黄巾军刘辟叛变,袁绍使刘备前往相助,又派韩荀钞断曹军西道,皆被曹仁击破。江东孙策意欲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

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

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

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

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张郃、高览闻得乌巢被破,于是投降曹操,导致了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

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七万余人(也有说是八万人)

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此战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

9.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指挥官:孙刘联军(周瑜,诸葛亮)vs曹军(曹操)

地点:湖北赤壁

参战方兵力:联军5万vs曹军20余万(称80万)

结果: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孙刘获胜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对抗曹操大军的战役,最终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取得胜利。

此次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同时该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此战之后中国除在西晋经历短暂的统一,一直处于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动荡之中,由于缺少强大的中央,北方游牧内迁,五胡十六国,给华夏带来巨大的动荡。

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少民的内迁,也为华夏族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了大融合。

10.淝水之战

时 间 :公元383年11月

参战方 东晋谢玄vs前秦 苻坚

参战方兵力 :东晋北府兵8万vs苻坚嫡系30万,其他兵力50万

伤亡:东晋五千人,苻坚嫡系部队全灭,其他兵力叛亡

地点:安徽瓦埠湖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八万将士击溃八十余万敌军,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

它的著名,并不仅仅体现在东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上,更重要的是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将中国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推迟了半个多世纪。

公元383年,东晋军八万对阵前秦军八十万,由于前秦内部矛盾重重,民族成分复杂,且统一北方未久,统治基础不牢固,人心未附,军心不定,苻坚丞相王猛又死缺少主心骨。苻坚作战时又任用非人,使其虽在人数上拥有绝对优势,但在实际战斗中不堪一击。最高统帅苻坚色厉内荏,号称投鞭断流,但临阵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

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 鲜卑族的 慕容垂和羌族的 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

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 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 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