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但已经发出的声音还会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
①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既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或固体)
③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可以用无线电交流)
3.声音的传播速度
①一般情况下: 固体中声速﹥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声速
②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回声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
①障碍物较远,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大于0.1s)返回耳朵,就可以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听到两次声音。
②障碍物较近,发出的声音经过较短时间(小于0.1s)返回耳朵,就无法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但会听着更响亮。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
①影响因素:频率(振动的快慢,单位赫兹,符号Hz,100Hz表示1s振动100次)
人类听不到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
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
②理解:音调即为声音调的高低,如音乐中的12345671。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比较尖细,调就高;物体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调就越高。
控制振动幅度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频率就越小,音调就越低。
③波形图对比
④举例:男高音,女低音,女同学声音比较尖细,男同学声音比较低沉等
2.响度(声音的大小)
①影响因素:振幅(振动的幅度),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②理解:响度即为声音音量的大小,如电视机调节音量。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发出声音的音量就大,响度就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量就越小,响度就小。
敲鼓时用的力气越大,鼓皮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发出声音的音量就越大,即响度越大。
③波形图对比
④举例:不敢高声语,震耳欲聋,窃窃私语,引吭高歌,如雷贯耳等
3.音色
①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②理解: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也能听出差异,说明不同的乐器音色是不同的。
③波形图对比
④举例:听声辨认,闻其声而知其人等。
4.乐器分类
①打击乐器(以鼓为例)
②弦乐器(以古筝为例)
③管乐器(以笛子为例)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预测自然灾害(发出的是次声波),倒车雷达,声呐,B超查探婴儿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吹动蜡烛实验,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打碎人体内结石
四、噪声
1.定义
物理: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环境: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强弱
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或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或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传播)→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