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1-31 18:12:49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
(7)伏笔和铺垫:为下文服务,都指的是结构上的作用。具体来说,铺垫指陪衬、衬托;而伏笔指文章里前文为后文埋伏的线索。
作用: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