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2-19 20:12:41
简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阶段性的成果:
经济上:
(1)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政治上:
(2)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思想文化上:
(3)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阶段性的成果:
政治上(民主化):
(1)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经济上(工业化):
(2)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思想文化上(理性化):
(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阶段特征:
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的充分体现。
(1)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点:
①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②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
③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④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2)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
④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3)文化领域现代化:①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②文学:文学革命等;③史学:史学革命。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概况: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
(2)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4)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①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
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阶段特征:
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表现
(1)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2)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3)经济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
(1)走苏联的路:
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毛泽东就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没有坚持八大的正确方针,连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偏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摆脱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得现代化遭遇重重挫折。
(2)走自己的路:
中共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①理论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②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3)经验教训:
①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②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保守停滞;
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中国的主要矛盾;
④要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不断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特征: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