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2-19 20:26:44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引起的三次思想论争。
(提示: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争论)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李大钊和胡适的主要分歧是:①要改造中国,问题多得很,是根本改造、根本解决,还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②改造中国要不要主义作指导?③是要有确定的方向和目标,还是只要解决具体问题不问方向?李大钊主张,改造中国要从经济组织、经济构造上进行根本的改造,要以布尔什维克主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陈独秀指出,主义问题也就是方向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争。这次争论的核心问题是①要不要在中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②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这是要达到什么政治目的和实现目的的主要手段问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神经中枢,是主要工具。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说:“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施存统在《我们要怎样干社会革命?》一文中更明确地说:“我们共产主义者,主张推翻有产阶级国家之后,一定要建设无产阶级的国家。”
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主要争论的问题是:①发展生产应采用资本主义的方式,还是采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梁启超主张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李达驳斥他说:“将来社会的经济组织必归属于社会主义。”“在今日而言开发实业,最好莫如采用社会主义”。②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张东荪反对“劳农专政”。李达指出,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三次论战的结果,在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中间明确了以下两大问题。一是确定了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方向——社会主义,二是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作为实现这一长远目标的工具。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通过反复比较推求,先进的中国人作出的历史的选择。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