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3-07 10:06:50
一、夯实基础——善记
地理知识繁多,如果没有对地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是不可能考好的。尽管现在的考试重在考查能力,但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离开基础知识去谈能力,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熟悉重难点(如经纬线、重点国家、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等),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以干带枝,重在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理解并记住要点等。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析概念,做到所答对所问
地理中有很多概念,有些同学不重视,往往考试时因混淆而丢分。在复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真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2、掌握原理,讲求解题思路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原理、掌握规律,解好地理题就入了门。因此要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健是掌握解题思路。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3、查漏补缺
根据“木桶原理”,一个人的知识最终掌握多少、掌握得是否系统完善,取决于知识结构中最薄弱的部分。如何加强薄弱环节,使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路更完善呢?
这就需要查漏补缺,它可以加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提取信息时会更迅速准确。在复习中,找出平常做过的练习题和试卷,把过去学习过程中出错的习题再次分析,看看当初自己存在的知识上的缺漏及错误,是否已经完全查补,自己对知识点是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掌握,把发现的新的知识联系也溶进其知识系统,最终做到浑然一体,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把握知识——善思
地理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这就决定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学会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思考是复习的灵魂,怎样才能“善思”呢?
1、理清知识结构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又是十分复杂的,复习时,要善于理清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理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因果框架图,也可以利用画“脑图”的方式(以某知识为起点,在头脑中联想与其相关联的各个知识点及其树枝状结构)。
【例】
以“正午太阳高度”为起点
季节变化、纬度分布、昼夜状态等;
——沿“知识树”联想到它的
“地方时”
——再沿联想到、世界的位置等。
2、保持问题意识
要让自己经常保持着问题意识,使大脑处在思考状态,对所学的知识要善于问“为什么”和“怎么样”。
【例】
“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
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弄清规律本身();
为什么
然后要分析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
最后还要研究这种规律的意义(怎么样——如造成对流运动、使大气污染物质扩散、逆温层等)。
三、提升能力——善用
地理学习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怎样才能做到“善用”呢?
1、善于使用不同方式表达地理信息
“关键词语”
文字和图表是地理信息最主要的两种表达方式。读文字信息时,要善于抓住,通过关键词语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
复习阶段要加强地图的学习——
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努力提高读图、识图、填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平时复习时,要善于观察各种图表上有哪些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读图要注意以下要领:
(1)先读图名,确定知识范围(2)细辩图例和注记、发现图像信息(3)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注意辅图),如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4)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判断(5)读图时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势
2、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我们身边的事情
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能“盘活”理论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关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或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地理事实材料,将这些问题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回归到课本,合理地寻找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链接点,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热点、焦点问题有: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西部大开发与重点工程、中国经济区域问题、灾害与灾难问题等。
对于初三的考生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松懈。
因此,了解了这些复习技巧还不够,还需更加系统、成体系的复习指导,才能在复习的时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