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3-25 15:04:21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2.现代史的四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3.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4.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但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三大改造的完成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
7.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而非抗战胜利。
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1945年抗战胜利。
9.历史上三次剧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人民取得新中国成立、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
10.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
11.抗美援朝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是黄继光,没有邱少云;
抗美援朝中出现的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蒋道平、毛岸英。
12.1954年的一届人大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依然是土地私有制,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国有。
14.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武汉长江大桥和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而不是铁路。
1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党的会议。
16.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一五计划的关系:一五计划促进经济发展,为前线战争提供物质保障;土改的完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创造。
17.为石油开采提供理论依据的科学家是李四光。
18.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的精神品质: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0.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特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1.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2.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5.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6.改革开放的开端是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7.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
28.既是第一批通商口岸又是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厦门。
29.党的历史上重要的会议的内容:
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共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0.两条道路及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中国建设道路: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31.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本质区别:
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香港实现。
33.港澳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34.改革开放后,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指导思想:江泽民的八项主张。
35.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6.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7.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
38.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9.1953年底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0.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但建交是在1979年。
41.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1971年的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43.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属于20世纪),2001年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属于21世纪)
44.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5.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46.1970年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发生在文革时期(1966-1976年)、神舟系列成功发生在改革开放后。
47.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
48.新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民族独立、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49.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高潮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等。
50.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