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4-30 20:57:56
一、比 喻
1.特点
比喻(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 (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例句
▶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3.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的思想感情。
二、拟 人
1.特点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其作用是使所写的“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例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3.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夸 张
1.特点
夸张是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故意对人或事物进 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以表达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例句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扩大夸张)
▶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缩小夸张)
▶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超前夸张)
3.表达效果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排 比
1.特点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将同一词语重复放置于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以加强语势和感情的表达。
2.例句
▶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分句排比)
▶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句子成分排比,多为词组)
3.表达效果
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势,使语言精练、有感染力,强调了……
五、对 偶
1.特点
对偶(对仗)就是“对对子”,它把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给人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2.例句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正对:上下两联是相似或 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衬托。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对:上下两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反的两方面,互相对照、映衬。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因果:两句只言一种意思,且互为因果的关系。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串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3.表达效果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感;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六、反 复
1.特点
反复指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2.例句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
▶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
3.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
七、设 问
1.特点
设问是无疑 而问,自问自答,以提醒读者,引发思考,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2.例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3.表达效果
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出下文。
②中间设问:承上启下,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使文章脉络清晰。
八、反 问
1.特点
反问(反诘),以疑问的形式来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
2.例句
▶ 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
(用肯定表否定)
▶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用否定表肯定)
3.表达效果
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强调了……,强烈地表达了……之情。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