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4-30 21:08:11
真题练习
1.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丁立梅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
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
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句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见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 用胳博肘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唤着儿子的小名,探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的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来一些人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踩脚。等母亲气喘嘘嘘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呐?!”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 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的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呀,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道:“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不然会坏的; 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的转身,一步一匍伏的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做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 讪讪笑着,束手无策的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 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 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 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
1. 文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比喻,把儿子比作杨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儿子长得高大挺拔, 表现了母亲非常骄傲的心理。
分析:略
2.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 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 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 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 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
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 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 1963 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 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 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 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
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 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 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 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 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 G 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
“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 ”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 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 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 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 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 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答案:本句将蒲公英的叶子比作“锯齿”,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同时又用了拟人,写出了蒲公英的可爱,对“我” 有真情,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分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
+中心.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这个句子将蒲公英的叶子比作“锯齿”,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同时又用了拟人,写出了蒲公英的可爱,对我有真情, 这些都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3. 济南的冬天老舍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壁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文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比喻,形象写出雪后小松的可爱形象。
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4. 冬雨
①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②北国的冬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使我不禁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的弹拨乐, “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
③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浙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
④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 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 里,杳无回音。
⑤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 然而,那擎在枝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
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 的韵味呢。
⑥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 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无穷变化。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 在不少发奋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 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火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⑦一位大作家说过,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还会远吗?
⑧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 呼唤,让我早早地盼起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 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请对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答案:拟人,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细小、轻柔的特点,又赋予了它人的情态,像个调皮的小孩子,活泼可爱,富有情趣,表达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 xx 事物的xx 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5. 苏州园林叶圣陶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进究亭台狂榭的布局,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进究花草树本的映衬,进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⑤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选文第③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答案: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喜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村,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非常有气势地说明了设计师们的具体做法。
6.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年到 1192 年间。
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由 16 米到 21.6 米。
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 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 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句话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排比拟人
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狮子的形状,突出其形式优美,表达对石狮子的喜爱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全面地说明了石刻狮子的形态,突出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7.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区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了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植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
正意思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
我回家看着还没有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 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作者为什么用“镶嵌”而不用“站立”?
答案:“镶嵌”这个词本意是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若用“站立” 缺少这样丰富的表现力。
分析:本题是考查关键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分析: 该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出了什么内容,与对比词相比有怎样更好的表达效果。这句话写到老王“镶嵌”在门框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王病后的瘦弱无力,僵直的状态。对比之下,“站立”这个词语太普通了,表达效果远远不如。
8.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 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 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 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呵护一池莲,使它
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 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篱,拨破浮萍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 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 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 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篱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 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蛭, 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 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 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 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 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 是多少血汪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凉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 辛劳?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有删节)
第④段,作者引用《采莲谣》的意图是什么?
答案:童谣中的愉快场景、美好情调同文中白河镇的现实场景进行对比(1 分),以突出白河镇采莲人的劳作艰辛;(1 分)采莲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生计,在行文上为下文作了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人文色彩,使文章具有文学性和趣味性。(1 分)
四、 方法技巧重难点总结
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极力的表现,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突出思想,渲染感情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反复、排比、反问:强调、强气势、抒情
对偶、顶针、互文:整齐美、回环美、音乐美反语、设问:嘲讽、思考、悬念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