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4-30 21:15:33
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或“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可用的术语: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使诗歌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
①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④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表整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古典诗歌中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称人。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有时使语言得体、形象、别致。)
例如:
①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白居易《琵琶行》:“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门前冷落鞍马稀”,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③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④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赏析
①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③诗中的“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④其中“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比拟
定义: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事、物表现的更形象、生动。(或者“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常用到的术语还有: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例如:
① 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② 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①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对偶
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
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示例:
①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②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
①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的一生不幸遭遇。
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或: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鲜明,更形象,更能感染读者。)
示例:
①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②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③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① 以夸张手法,一气贯注,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②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夸张的手法写愁思,匪夷所思,真是夸张出奇句。
③ 兼用比喻和夸张,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排比
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示例:
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②如《红楼梦》宝玉所咏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赏析:
①连用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天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江止息了它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向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
②【写女儿的相思愁怨,每句用“不”字,“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排比而下,写出了绵绵不绝的愁思。】
设问
定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示例:
①周邦彦《横塘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
①以设问做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示例:
如:①《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赏析:
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双关
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良种形式。诗人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示例:
①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②如民歌:“蜘蛛天旱夜结网,想晴只在暗中丝。”
赏析:
①——“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②——“想晴(情)只在暗中丝(思)”的实际意思是:想念情人不敢大胆说出来,只能暗暗相思。
互文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的意思是“主人客人一起下马,主人客人又一起上船”)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候的明月和关隘”)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5).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上述句互文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其原意。互文除上述表现形式外,还有凡指互文。如:
(6).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重叠
作用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有些叠音词能使诗歌更生动形象。如: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对比
作用: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示例: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赏析:
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反复
反复是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段落的修辞手法,有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示例
①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②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
①“欲说还休”四字重复出现,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竟至不能对人诉说,这是因为“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辛弃疾:《论盗赋札子》),作者实在有难言的苦衷啊!怎么办呢?只好“顾左右而言它”,“却道天凉好个秋”句,意思就是说作者无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谈,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
②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用典
典故是文化积累深厚的表现,宋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句无出处。所以,了解一些常用典故对鉴赏诗歌十分必要。
示例:
①古诗词中的用典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咏怀五百字》)
点化前人语句,出自《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引用神话传说,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都运用了杜宇的传说。
③还有运用历史故事,如: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暗指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④再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批评了当时主将的无能。
列锦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如: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九组名词组合,但见一片萧疏景象。
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六组名词,凸显春日清晨早行之景。
③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六组名词:宏伟楼船,飞雪之夜,瓜洲古渡;如铁骏马,瑟瑟秋风,大散关——概括征战的辛苦,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征战的艰苦与立功的宏愿,通过漫长的时间与辽远空间展现出来。
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组名词点出时间、地点,加之富有感伤离别色彩的景物,诗人此时的情绪就不言自名了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