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如何对待文化差异?(青少年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的差异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同的文化之间只要平等尊重,对话交流,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和谐相处、共同繁荣是能够实现的。
(2)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尊重别人的信仰和习俗,包容别人与我们的差异,欣赏别人的特点和长处,做到真诚友好、不卑不亢、自尊自信。
(3)面对多样的文化,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46.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47.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48.青少年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50.民族精神的地位、作用是什么?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3)民族精神凝聚着我们的人民,使得我们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维系着统一的发展模式;它延续着我们的文明,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4)中华民族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支撑着我们民族的坚强脊梁。
51.青少年如何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
(1)我们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
(2)弘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52.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②我们要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
③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④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道德理想的人。
53.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以它深邃的内涵、恢宏的气度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4.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要性)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迈向伟大的复兴历程,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弘扬与创新的过程。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5.我们如何创新民族文化?
(1)实现文化创新,就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发展,也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与世界多种文化进行交流,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
56.我们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