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5-27 19:41:09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1)用“…者,…也”来表示。
例: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 此为何若人——《公输》
为与此同类——《公输》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用“是”表示判断。
例: 斯是陋室——《陋室铭》
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8)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例: 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菊之爱(菊),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
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
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
何以(何)战——《曹刿论战》
忌不自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3)介词结构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例: 投以骨(以骨投)——《狼》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祭以尉首(祭)——《陈涉世家》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童趣》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不戚戚于贫贱(戚戚)——《五柳先生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 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核舟记》
其两膝相比(两膝)者——《核舟记》
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更有痴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
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三、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省略主语
例: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我)还自扬州——《伤仲永》
(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
(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吾)由是感激——《出师表》
(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
(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2)省略谓语
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省略宾语
例: 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
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
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
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
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
投(之)以骨——《狼》
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
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
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
与(之)俱来——《隆中对》
将以(之)攻宋——《公输》
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4)省略介词“于”
例: 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
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
驱之(于)别院——《童趣》
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
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
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
急湍甚(于,比)箭。——《与朱元思书》
寓(于,在)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记》
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记》
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陈涉世家》
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陈涉世家》
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
(5)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例: 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
四、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例: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例: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示例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限制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 像狗的牙齿一样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 使……痛苦 劳:使……劳累
4、空乏其身 空乏: 使……贫困、痛苦
5、饿其体肤 饿: 使……饥饿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用箕畚装土石
7、腰白玉之环腰: 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
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以宾客之礼相待(或:把.........当宾客)
9、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 用鞭子打。 《童趣》
10、一鼓作气 公将鼓之鼓: 击鼓。 《曹刿论战》
11、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间: 参与 《曹刿论战》
12、恵子相梁相: 做宰相 《恵子相梁》
13、皆刑其长吏刑: 惩罚 《陈涉世家》
14、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 用鞭子打。 《童趣》
15、策之不以其道策: 鞭打,驱使 《马说》
16、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 飞奔的马 《三峡》
17、皆披发文身文: 画文彩 《观潮》
18、恐前后受其敌 敌: 攻击 《狼》
19、一狼洞其中 洞: 打洞。 《狼》
2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从柴草中)打洞。 《狼》
2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 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
二、词类活用汇总练习(打“‐”的字)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 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4.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5.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6.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8.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
9.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10.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1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12.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1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14策之不以其道。(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15、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或“腰间挂着”)
1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同上)(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穿着破衣服。
17.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18.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
19.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0.泉而茗者。(《满井游记》)(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
21泉而茗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22.罍而歌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
23.红装而蹇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2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25.置人所罾鱼腹中。(同上)(名词作动词):用鱼网捕。
26.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同上)(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27.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28.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睢不辱使命》)(名词用作动词):白色丝织物,指丧服。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
29.百姓孰敢不箪食 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同上)(名词作动词):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30.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同上)(形容词用作状语):外:对外;内:对内。
30.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3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庄稼(或长草木)
33.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
3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35.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
36.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7.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38.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
二.名词作状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按时。
2.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 :像洞一样。
3.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 名词活用为状语 ):从隧道。5.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名词用作状语 ):用箬篷。
6.石青糁之。(同上)( 名词用作状语 ):用石青。
7.故外户而不闭。(同上)( 名词用作状语 ):从外面。
8.与余舟一芥。(同上)( 名词作状语 ):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9.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名词作状语 );向东或向西。
10.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12.如鸣佩环,心乐之。(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下。
1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同上)( 名词用作状语 ):像狗的牙齿一样。
1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同上)( 名词用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同上)( 名词作状语 ):用丹砂。
18.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同上)( 名词用作状语 ):像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19.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 名词用作状语 ):一天天(地)
2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名词作状语 ,当面)
2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名词用作状语 ,用箕畚)
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急流。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清波。4.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亲戚朋友。
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坚:坚固的铁甲。锐:锐利的武器。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善良、诚实的人。
7.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同上)( 形容词用作名词 ):奸邪、凶恶的敌人。
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形容词作意动词 ):感到惊异。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 形容词作意动词 ):认为……奇特、非凡。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显出灵异。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6.而竖其左膝。(同上)( 形容词用作使动 ):使……竖,竖起。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观潮》)( 形容词用作动词 ):高过。
8.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同上)( 形容词用作动词 ):轩:指(争着往)高外;邈:指(争着往)远处。
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
11.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2.一食或尽粟一石。(同上)( 形容词用作动词 ):吃完。
13.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尽,竭尽。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同上)(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使……凄凉;寒:使……寒泠。
15.天下苦秦久矣。(同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苦。
1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或“以……为怪
17.忿恚尉,令辱之。(同上)(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恼怒。
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同上)( 形容词用作动词 );发扬。
1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亲近。
2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同上)( 形容词用作动词 ):和……疏远。
21.吾妻之美我者(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美”或“认为……美”
2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23.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24.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
25.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6.饿其体肤(饿: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饥饿)
27.惩山北之塞(惩: 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苦,苦于)
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形容词用作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五.动词作名词: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 动词用作名词 ):名声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动词用作名词 ):善跑的马。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
4.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 动词用作名词 ):马。
5.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
六.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1.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3.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4.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5.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7.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8.作则飞砂走砾。(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
9.作则飞砂走砾。(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走。
七.其他:
1.(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成为四个人”的意思。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尽,全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