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3中考冲刺经验,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中考冲刺,能助你超常发挥的几大要点(二)
六、潜心每一步
淡化对中考的神圣感与高不可攀感,集中注意力关注如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在应对中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和困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了。只要你别把中考它看得那样神圣,那样高不可攀,你学习起来、应对起来就会轻松多了。其实,每一个同学从入学开始,每天都在为中考作准备,每天都在一步步走近中考。六月的中考只是一次比较大一点的检测而已。
七、正常作息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中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时。殊不知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一年、两年也做不完。
头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就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考前要松手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
八、笑对考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
考前与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就会相互鼓励,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老师也自然向考生问好,这样在不经意中就消失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九、坦对现实
既然参加较大的考试都有一点紧张,那就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考场。当你进入中考考场感到有些紧张时,不要过分在意,不妨提醒自己,这是完全正常的,中考状元也紧张,相信紧张很快就会过去。
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也要坦然对待。因为紧张,夜不能寐的事情是常有的。这时最可怕的不是没睡好,而是因为没睡好而带来的失败心理——这回我完了。十四、十五岁,正是人生中身体机能最好的时候,即使一夜失眠,对第二天的考试也影响不大,而影响大的倒是自己先乱了方寸,恐惧害怕。
十、保持平常心
无论最终考试结果如何,都请同学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古训道:“勿以物喜、勿以己卑”,如果考试成绩理想,那么就要为即将展开的高中生活做准备,提前学习高中课程或者背诵高中英语词汇等,争取在高中阶段里做个佼佼者;而对于没有拿到理想分数的同学们,也不要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应该尽快从悲伤失望的情绪中走出来,分析整个中考复习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首先,要保持稳健的心态。在高中学习期间,焦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应对焦虑的最好办法是短暂有度的放松或发泄,再加上加倍的努力和认真。唯有奋斗可以战胜情绪内耗。自我怀疑也可能常伴我们左右。应该认识到高考的赛道上唯一可靠的路标只有自己,超过从前的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而没有努力会是白费,搞不懂的题型就多做几遍,背不上的考点就多背几次。笨鸟先飞或许是伪命题,但日积月累的努力总能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其次,要寻找适合的方法。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切忌一味模仿他人,让自己疲于奔命,而应该听从老师建议,多与老师沟通,不断调适,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不过,有一些基本原则是共通的:
第一做好学习规划,不留漏洞很重要。我习惯于用小本子记下自己的待办事项,需要整理的笔记、亟待补齐的漏洞、老师强调的重点等,时时提醒自己,日清周结。这样既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轨迹,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缓解焦虑,也可以防止健忘症,提高学习有效性。
第二合理分配时间,学科均衡很重要。高考的赛道上最可怕的事情是“瘸腿”。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把课余时间分成四份,两份给数学,一份给地理,剩余一份给其他学科。如此安排,实际上是短板明显之下的无奈之举。但我深知,避短是扬长的前提,只有在短板上舍得花时间,同时在优势学科上不自负、不敷衍,避短与扬长双管齐下,总分才可能有质的飞跃。
第三不要好高骛远,扎实基础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最后的时间里,务请再回首,回归教材,扎扎实实掌握学科必备知识,完善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科学处理作业,相信老师,立足课堂,拒绝无意义的盲目刷题,不任性钻进牛角尖,不感性专攻难题。
最后,要正确对待高考情境。在考场上,一定要有“人难我难,我不怕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的信念,相信自己的知识储备,做题不纠结,轻易不改动,心无旁骛,不要考虑考试结果,只要认真细心地完成试卷,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编辑推荐:
202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最新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