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整理了关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追溯泱決华夏五千年的浩荡文化脉络,无论是在古代建筑领域,还是饮食烹饪方面,智慧的古人都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哲思:外在的物质世界应与内在精神相互统一。
孔子有言:“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早期的君子之道在如今仍有启迪功效质,即外在的实用性。
质是万事万物周转运行的基本准则,失去了质的"实用性”,那么一切锦上添花、画龙点晴的妙处便如虚幻泡影,无从谈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质是娇妍花朵的与生俱来的形态和花香,而非她给人带来的愉悦;质是亭台楼阁的与生俱来的高峻外形和居住功用,而非人为添加的艺术观赏效用;质是美味佳肴的与生俱来的热量和饱腹感,而非起脱于食物之外的精神享受……质是洗尽外在铅华而原形展露的“真”与“根”。
由此可知,行君子之道,应先恪守个人之“质”,保存个人本性原始的实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地质勘探师朱胜潜曾说:“搞地质勘探的,远看像逃难的。”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人已经在他那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坚守了三十一年之久了,正是因为他守住了“质”,才能在生命的一亩三分地上唱响生命之歌,即使他没有夺人眼球的英俊外表,却也能凭借这份“大国工匠”般求实踏实的态度,从阴暗嘲哳的人群中站出来,站成一道绚烂的风景。
文,即内在的雅致性。
顾城说:“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诚哉斯言,如果一个人只有纯粹本真的“质”,却缺乏丰盈生动的“文”,那么,无疑他的生命将会黯淡得如枯萎之花,死寂得如涸辙之鱼。
由此观之,观生命之美,应要修炼内在之“文”不止于脚下的万古长途,更应留意余外的优美和雅致。一向被称作“乐天派”的苏轼,正是因为艺术和诗歌的慰藉才能走出那段灰沉的遭遇,成为万世景仰的一代词宗。我们青少年应做到文质相济,内外相兼,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修养精神。
编辑推荐:
2022年中考满分作文全国汇总
最新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