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语文知识点 > 文言文 > 正文

2023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点拨

来源:网络资源 2023-06-19 16:48:09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中考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

方法指导:

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

方法指导: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方法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题型四:内容理解与概括

方法指导:

形式:第一,从原文摘取信息点;第二,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内容: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解题方法: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题型五:合理想象式描写

方法指导:

一般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这些描写都不难,关键是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中去想象,再结合自己的写作功底,就不难写出。要注意:文字简练,生动形象。

题型六:人物分析

方法指导:

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题型七:比较探究

方法指导: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

习题演练

0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①。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 ,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②,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节选《贞观政要》)【注释】①逐粮:自己寻找粮食。②凶年:灾年,饥年。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令百姓逐粮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C.亦此之由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D.自能保其天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隋文不百姓而惜仓库( )(2)末年( )(3)天下储积( )(4)益其奢侈( )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5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对安居乐业生活的追求。请结合本文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1.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2.A项中两个“乃”分别为:①副词,表转折,却;②副词,竟,竟然。B项中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译为“却”“可是”。C项中两个“之”分别为:①音节助词,句中补足音节,可不译;②结构助词,的。D项中两个“其”分别为:①代词,“他的”;②代词,代指“桃花源”。3.(1)爱怜 (2)等到 (3)计算 (4)只是4.隋炀帝依仗着隋文帝留给他的富饶,因此奢华浪费、挥霍无度,导致国家灭亡。5.示例:统治者要爱民,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编辑推荐:

       2023年中考各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最新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