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整理了关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文中写道:“诗人对宇宙,须入乎其中,也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面对宇宙万物,我们既要置于其中,也有超然度外,唯有入得事去,出得我来,才能活出精妙。
所谓“走进”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毅,所谓“走出”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性。“走进”和“走出”并不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在它们交汇后沿着各自轨道继续运行,方可成就我们的漫漫路途。一味“走进”,不知“走出”,难免会一叶障目。
“走进”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就如张桂梅老师追求那份帮助山中女孩就读的初心,她穷尽一生,扎根于大山深处,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教出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终成一代楷模。又如司马迁,哪怕处于牢笼之中,身负宫刑之痛,仍为追求自己那写成一部能“藏于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的理想,他忍辱负重,终写成《史记》留传千史。可见学会走进,才能成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当然,如果过度囿于“走进”之中,必定会迷失自我,数典忘祖。战国时期,范蠡与文种走进勾践的复国大业,一同辅佐越王勾践,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传奇。在功成名就后,范蠡断然走出名利,辞官从商,成为千古商圣。然而文种因无法走出名利的泥潭,最终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这不正是“走进”和“走出”的最好诠释吗?如果没有得失之间的权衡,便不会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景象。
人生正如一场修行,“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走进”与“走出”并不是一个绝对命题。面对充满变数的未来,前路看似迷茫,不妨入得事去,出得我来,如此,人生就是一份诗意。
读金庸《雪山飞狐》,总觉遗憾,胡斐那一刀究竟有没有砍下来?
读沈从文《边城》,也会叹息,“那个人”究竟有没有回来?
像建筑师搭建一座精美的宫殿,却没有铺上最后一片红瓦。小说未交代的结局,会让我意犹未尽,只能自行臆想种种可能的结局。只恨作家狡猾,你又不是魔术师,为什么要藏起那只最有趣的兔子?
年岁稍长,才慢慢懂得世间一切,那些未写完的结局,其实叫做留白。留白,留下了空白,留下了遗憾,却也留下了美丽,留下了时空,留下了意味深长。
有段时间迷上了国画。看白石老人画梅,怒放的红梅,黝黑的枝干。却兀地断开,不着笔墨之处,是白纸,亦是厚积的白雪,真真妙不可言。中国水墨画常有大幅留白,因景而变,因情而生,变成浩荡的江流,皑皑的积雪,苍茫的天空……看来是残缺,其实是饱满。
画纸之间,多少留白,不是缺陷,反是优点。
插花、品茶、美食,亦有留白。运用素色的陶瓷花瓶,搭配极少的几朵花卉,衬着一根褐色枝干,丝丝禅意油然而生。最好的茶室应无挂画,素净清明,赭色紫砂,青白瓷器,茶室的素朴和空白,却能将茶禅之味烘托得超尘脱俗。
读《湖心亭看雪》,明人张岱乘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遇见金陵客,强饮三大白而别。满腔愁绪,尽在酒杯之中,何须多言?文字留白之处,是家国情思,是沧海桑田,是前世今生。沉默是金,胜过万语千言。
是的,文字之间,亦可留白。孔乙己的死,刘子骥寻桃花源的未果,是作者的匠心,精明的读者,能不会心一笑?
看红楼续书,那句黛玉“宝玉,你好……”,觉得张爱玲深恶痛绝的高鹗也有几分可爱可亲。是的,胡斐的刀,傩送的人,我又何必念念不忘?读过,笑过,哭过,沉思过,感动过,也就是了。
金庸和从文的故事,我做主的结局,我们共同完成了世间最伟大的作品。
武则天留下“无字碑”,留白之处是女帝的自信;周总理逝世时不留遗言,留白之处是共产党员的无私。弘一法师病危前,写下“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忘言是生命的留白,月圆是生命的归处。
留白,其实是优点。
编辑推荐:
2022年中考满分作文全国汇总
最新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