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热门中考资讯 中考成绩查询 历年中考分数线 中考志愿填报 各地2019中考大事记 中考真题及答案大全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 > 知识点库 > 初中语文知识点 > 修词手法 > 正文

2023年中学语文必修掌握的12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来源:网络资源 2023-06-22 22:00:01

中考真题

智能内容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有12种,它们分别是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对偶6.反复7.设问8.反问9.引用10借代11.反语12.对比。

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一一介绍。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说明文中的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

2.1拟人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1】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

2.2拟物

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

拟物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1】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

①革命党也一派新气……说是"咸与维新"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听凭他们上来吧。于是它们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的时候,就跳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党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一直到现在,遗老不必说,连遗少也还是这么多。(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2】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3】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例如: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举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朗朗上口,有音乐美感。

举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

举例:1.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让读者更加注意这个问题所表达的效果。

举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反问则是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举例: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作用: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举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举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作用:加强表单效果

举例:(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作用:“对比能够突出自己想要表现的对象,并且给人一种极鲜明的形象对比和强烈的差异感受。使作品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思想感情更深刻,并且能收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编辑推荐:

       2023年中考各科目重点知识汇总

 

  最新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欢迎微信扫码
    关注初三学习社
    中考网官方服务号

热点专题

  • 2024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4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 2024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分数线专题

[2024中考]2024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查分时间

中考志愿填报

各省分数线

中考体育考试

中考中招考试

中考备考

中考答题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饮食

中考家长必读

中考提分策略

重点高中

北京重点中学

上海重点中学

广州重点中学

深圳重点中学

天津重点中学

成都重点中学

试题资料

中考压轴题

中考模拟题

各科练习题

单元测试题

初中期中试题

初中期末试题

中考大事记

北京中考大事记

天津中考大事记

重庆中考大事记

西安中考大事记

沈阳中考大事记

济南中考大事记

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英语知识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

中考满分作文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