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7-06 21:36:23
一.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在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实际存在两个过程:
1.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溶液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
2.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作用的过程放出热量。
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溶解过程吸热,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放出热量。
物质溶解过程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鉴别物质。
综上,物质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有三种:
1. 升高:氢氧化钠
2. 不变:氯化钠
3. 降低:硝酸钾
以上例子来自于沪教版课本活动与探究,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可把自己遇到的补充完整,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养成归纳和总结的好习惯。
知识点辨析: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在溶液这一章,我们还会学习到一个知识点“”,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硝酸铵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在溶解的过程中,还是会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钙在溶解的过程中释放热量,但是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 溶液的导电性
有些溶液可以导电,有些溶液不能够导电,这主要取决于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实验步骤:
在5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食盐溶液、蔗糖溶液、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按照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1. 装有食盐溶液、稀硫酸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闭合开关时,灯泡发光;
2. 装有水和蔗糖溶液的烧杯闭合开关时,灯泡不发光。
实验结论:
水的导电性非常微弱,而在水中加入食盐、硫酸和氢氧化钠等物质后形成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得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水生成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食盐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都能够导电。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
知识点补充:
1.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在水里面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就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 能够导电的物质
I. 金属——常用来做导线
II. 石墨——电池电极
III.溶液——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溶液可以导电
三. 稀溶液的沸腾温度
大量实验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升高(高于100℃)
这也就可以解释生活中:煮沸的汤或粥比煮沸的水的温度要高。
四.稀溶液的凝固温度
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后,稀溶液的凝固温度降低(低于0℃),这一性质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1. 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
2. 寒冷的冬天,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以使冰雪很快融化;
3. 冷却剂,某些物质和冰混合可以提供比0℃更低的温度。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