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7-29 21:58:03
一、选择题解题思路
第一步:三看题干
(1)一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2)二看: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
(3)三看:看材料和关键词语,看题干和题支的限定项和要求项关键词,并在试卷上划出来,明确前后逻辑关系,搞清内涵外延。
第二步:三思而行
(1)一思: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即要求没有知识性错误;
(2)二思:思考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材料和要求,超出了题干和题支的范围的排除掉;
(3)三思:思考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如果题支知识性是正确的,但是和题干要求的逻辑关系不符合,不是题干要求的选项要排除。
第三步:明确类型(八种类型)
表述型
1.选择题(又称选择题)。
2.
(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选择题(又称选择题)。(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择题。(1)特点: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2)解法: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其次还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选择题。(1)特点: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2)解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选择题。(1)特点: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3)解答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选择题。(1)特点: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2)解法:一般注重平时熟练掌握,对重要历史年代、历史地图等时空概念的记忆,加强强化训练。选择题。(1)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2)解法:①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教材“挂钩”,借助教材知识进行选择。②表格型材料选择题对于表格型的材料选择题,首先要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数字反映的问题,再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所学内容,确定正确的选项。③图片型材料选择题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选择题。(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2)解法:①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②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 做好程度型选择题不仅应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时复习时还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问题的挖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并将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
二、辨析题解题思路
第一步:明确观点
。观点一般提取一般有两种情况:
(1)观点在材料的开头或结尾
(2)观点在设问中
第二步:辨明观点
(注意要使用设问中用语来作答,如是否同意?等)
第三步:分析说理。
说理时可从三个角度进行:
(1)同意:把材料中的史事更加细化处理。(如进一步阐述其影响、作用、意义等)
(2)不同意。从材料史事的另一面(或其他因素)做阐述。
(3)不同意:从历史辩证思维的角度来辨析。即:从认识史事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辩证角度来说明理由。
三、解析题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定向词+定法词+限定词+定位词+得分值)
(1)圈定“定位词”有几个。
(2)依据“定向词”明确答案是来自材料或者教材,亦或者既来自材料又来自教材。
(3)关注限定词,并将其关联到材料和教材。
(4)根据分值估计答案要点的数量,注意设问中的描述(如“哪些”至少要答2个点)
第二步:读材料
——带着设问精读材料,找出并勾画与问题有关的联结点
(1)文字材料:先注意时间、人物、背景、材料出处;再判断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核心思想或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特别要注意首句、尾句等总结性的话语
(2)数据材料:明确数据的标题和数据中的文字,再根据:表格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阴晴圆缺看大小、柱状上下左右看趋势、曲线边边角角看拐点的原则提炼有效信息
(3)图画材料:明确图画的标题和图画中的文字,再根据:地图上下左右看地名、漫画联系背后看事件、图片人物文物看时期的原则提炼有效信息。
第三步:联教材
——根据关键信息,联系储备知识、落实到相关教材内容
(1)遵循“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原则,将找到的关键信息与教材所学相联系,明确考查的核心知识点
(2)根据“定法词”的解题思路提示,明确解题的方法和答案的表述结构(纯粹回答史实,还是史论结合)
第四步:答问题
——“问什么答什么”,注意按分值答点,几分答几点
(1)指向化:将定位词写出来,以便于阅卷老师迅速找到,增加阅卷的准确性
(2)序号化:在每一要点前面标明①②③
(3)要点化:答题要言简意赅,要点清晰(有正确价值观,多用学科专业术语,不要出现错别字,尽量用教材上总结性的语言,切忌滥述)
四、论述题解题思路
第一步:读材料,提炼观点
(1)认真阅读材料(正文以外提示性文字和材料中标点符号的变化都要注意),对材料中的时间、人物、事件、意义、作用、影响进行标注,结合标注内容找到材料要告诉我们的核心,用评价式、影响式、启示式的语句组建观点。
(2)注意观点的表述应该是一句完整的肯定式陈述句,切记不能用疑问句,不能与史实混淆。
第二步:找论据,论证观点
(1)依据材料和教材知识,选取能论证观点的史实进行论述,但切记孤证不立, 从教材和材料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必须一个出自材料)作为论据进行论证(论证过程应遵循:切合观点的史实+结论)。
(2)论述过程要有层次性,做到紧扣主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精炼,体现出良好的历史素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三步:做总结,提升观点
(1)用总之或综上所述加以总结,但总结语不能照抄观点,要对观点的内容加以升华。
(2)升华过程可在原有观点基础上扩句。
核心思路:通过材料引出一句话→通过两个或三个史实进行“史论结合”、 自圆其说的论述→使这句话成立并提高认识。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