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7-31 13:26:51
上演:
生物考试常常设有两种题型,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又以填空题为主,包含识图作答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现将答题方法与技巧总结如下:
一、
选择题按顺序做即可,做完题目之后最后回头检查一下,以防万一,但不轻易修改答案。遇到不会的题,能排除的选项先排除,不能排除的,做好标记,先蒙个答案,有时间再回来细细再思考。
要点:
1.按顺序做
2.遇到不会的题,相信第一感觉
3.不轻易修改答案
4.实在不会的先蒙一个,有时间再回头
5.审题要慢,勾画好关键词
[审题策略]
1.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2.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3.启用“对比思维”
图表类,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识等新内容的情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即如果三个已知选项都是错误的,那个未知的选项就应该是正确的;如果两个已知的选项是错误的,那个未知的选项是错误的,那另一个选项就应该是正确的。
4.注意学科“潜规则”
生物学科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等。
5.答案填涂要规范,注意避免多涂或漏涂;整体上把握答题时间,尽可能留有检查的余地,避免非智力性因素失分。
[易错规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中
生物非选择题大题题型
1.
2.
3.生命活动调节(神经调节、激素
4.
5.
6.生物与环境
答题要求
1.卷面工整,字迹清晰
2.使用专业术语
3.长空注意逻辑,因果关系
4.若可能,尽量用课本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5.尽可能不要留白
[审题策略]
1.对试题中关键字、词作重要标记
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关键字词:
限定条件的种类:时间、原因、影响;
限定的程度:根本、直接、最终;
选择的方向:肯定、否定;
常见限定条件:一个和生物体,种类和数目,染色体数目中的个数和对数,最多和最少,主要和次要,可能和最可能,一切和绝大多数,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特性等。
2.学会提炼有效信息
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对于这类题目,审题时要细心分析,找出无意义条件。
3.破除思维定势
受思维定式影响,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权威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去解题。不经逻辑推理,仅凭直觉经验或个人爱好,盲目乐观,毫无根据,导致错解。
[答题策略]
1.答题原则
回答基本概念时宜“小”不宜“大”、回答基本结构时宜“细”不宜“粗”、回答基本功能时宜“多”不宜“少”、回答生理过程时宜“近”不宜“远”。
2.答题技巧
(1)标准答案为教材原话
叙述与教材基本一致,才是标准答案;描述的内容包括多个关键点时,回答要全面;对基本作用或功能的概述要体现因果关系。
(2)标准答案为专业术语、专有名词
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要写全称,不能简写。
(3)满分答案为整合语言
分析原因必须清晰透彻,分析问题要全面,组织语言要注意逻辑关系正确。
3.规范答题
(1)填空题规范答题策略
准确用字、用词,尽可能用生物学专业术语表达。
语言表达条理要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把握答题要点,提高表达的科学性和简洁性。
(2)遗传图解的规范答题策略
①正确书写“P、F
②写出“亲本表现型、配子(根据要求)、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注意基因型书写中的潜规则,如:Aa,X
(3)实验题的规范答题策略
①改错题类
第一步:分析取材是否正确。
第二步: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
第三步:分析药品与试剂的使用是否正确。
第四步:步骤及操作分析,主要有以下情况:
a.漏做或顺序颠倒某个实验步骤。
b.操作方法错误。
c.有没有设置对照,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
d.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第五步: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②实验设计题类——四段表述法
a.取材、分组、编号
语言描述 Ⅰ.若实验材料为植物,可描述为“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
Ⅱ.若实验材料为动物,可描述为“选择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Ⅲ.若实验材料为溶液,可描述为“取两支(或多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或甲、乙、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
b.实验处理:实验组、对照组的设置
语言描述 可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如“在A、B两组均加入等量的(或相同的)……”;“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如生理盐水、蒸馏水、清水等)”。
c.培养(或处理)观察、记录
语言描述 将两套(或多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或用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一段时间后(或定时)观察(或测定)……做好记录(计算出平均值);A组中出现了……现象,B组中出现了……现象。
d.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语言描述 探究性实验的每一个结果和结论一般都用“如果(若)……就(则)……”来描述。
阅卷潜规则:评卷是找对的给分,而不是找错的扣分。大胆书写,不要空着,写要点和关键词。一般的处理是尽可能地给分。建议:坚决不留空,写了东西,就有可能得分。
总之,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要严谨、规范、不能操之过急,注意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精益求精,才能取得好成绩。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