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8-03 15:44:01
一、标题考点
标题考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标题含义,二是标题作用。
这两类题型考查的方向不同,答题思路也不一样,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分清楚考查的题型。
1.标题的含义:
题型标志:标题XXX 有什么含义/你如何理解标题中的XXX... ...
答题步骤:
(1) “表层含义”:表层含义顾名思义就是标题的字面含义,也就是标题最表层最基本的意思,比如《香椿的味道》这一标题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香椿这种食材的味道;
(2)“深层含义”:所谓深层含义是指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者象征义。如果表中中运用了比喻,那么要注意理解这个比喻的本体含义,比喻性的标题,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注意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其比喻义或象征义。
示例:《精彩的表演》题目含义:一指梅兰芳先生在庆祝抗战胜利演出时的精彩表演;二指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而装扮成行将就木病秧子的惟妙惟肖的表演。
2.标题的作用
答题步骤:(1) 内容 ;(2)结构;(3)手法;(4)情感。
(1) 内容 :标题的内容方面的作用就是标题所直接传达的信息,比如,点明主要事件、人物、故事发生的事件、地点等等信息。
(2)结构:标题在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考虑标题是不是包含文章的线索
(3)手法:标题中常见的手法有比喻、拟人、象征、双关、悬念等等.标题中运用各种手法的作用是是标题更加生动有趣有韵味,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答这一步时注意先点明所有的具体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4)情感:标题中常常蕴含文章的中西思想,这样的标题就是整篇文章主旨的凝练,因此标题可以揭示(暗示)主旨。答题时,这一步注意先简要概述文章的内容(一句话即可),然后阐述通过这些内容传达的思想情感。
示例:《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
(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2)“白发”暗示文章中母亲的形象特征(交代写作对象);
(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事件);
(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暗示情感主旨)。
二、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手法、情感几个方面的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内容上
简要概述该句子或者语段传达的主要信息。
2.结构上:
句子或语段在结构方便的作用要注意结合其在文中的位置,比如开头,中间,结尾等,不同位置的作用具体如下:
句子或语段在开头的作用有: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点题、照应标题……
(1)开头句子或语段是环境描写,其作用通常有: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等等。
(2)其他在开头的句子或语段: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句子或语段在中间的作用: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句子或语段在结尾的作用:结尾段、句的作用通常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呼应了前文,照应标题、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3.手法上:
句子或语段手法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分析该句段所用到的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常考的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设悬念……
示例:文章第一段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的作用?作用: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景物描写的衬托铺垫作用)
4.情感主旨
重点分析句段中抒情议论句,这样的句子长茶馆起点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的作用……
注意景物描写句段的作用常常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三、理解句子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主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着手。两个方向是要回答句子的本义和深层意,要准确答出这两层意思,需要分三步思考,具体如下:
第一步:
从句子本身出发,将艺术化或者简化的语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句子的本义,即表层含义。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遇到代词,要明确的回答出实际指代的内容;二是对于一些处于特殊位置的句子,比如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以及中间的过渡句,要将总领、总结以及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概括答出,要求答题完整。
第二步:
要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与所在自然段,以及所在段落的关系,解答句子的深层含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分析要结合具体事件或者具体的人物细节描写分析得出。
第三步:
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这是解答和分析句子深层含义的一部分。就句子而言,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的句子,以及文章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多需要联系主旨回答深层含义。就题型而言,要求理解句子含义,或者就某句话谈体会等题型,多需要联系文章主旨作答。
答题技巧: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结合背景和语境,注意整体把握,寻找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2.要结合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
3.注意句段的言外之意等。
4.注意句段中重点词语,明确这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一词多义等。
5.要注意结合文题。此外,还要注意结合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来体会其含义。
四、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考察题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针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二是针对不同部分,概括相关层段的内容。
示例:
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微笑;(3)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每点1分,意对即可)
2.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
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1分,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
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
答题注意要点:审清题目意思;确定答题区域;筛选关联信息;分析归纳整合(注意赋分);概括要点全面;语言表达规范。
五、语句赏析
语句赏析是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针对这类题型,我们在答题时通常分三步走:一、明确手法(即语句运用了那些修辞、表现、描写手法等等);二是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三是语句传达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
这类题型,明确手法至关重要,不少同学因为考场紧张的关系找不出语段的手法,因此这里给大家列出中考常见的赏析角度,这样只需要逐个对照便能很快找出语句的手法了,具体的赏析角度如下:
(1)从修辞手法角度: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极其表达效果(好处及作用)同学们要熟记:
①比喻、拟人修辞可以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
②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③对偶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表意凝练;
④排比修辞手法,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⑤反复修辞手法,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答题模板: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描写手法入手:
描写按照描写对象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按照描写校对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最常考的时人物描写中的动作、外貌、神态,环境描写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答题模板:通过XX、XX、等一些列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XX形象(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等),表达了作者对其XX之情。
(3)从表达方式入手
现代文常见的表达方式主要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其中比较常考的时议论、抒情、描写,具体作用如下:
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表达人物情感;
③描写,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答题模式: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4)从表现手法入手:
中考语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正侧结合、扬抑、借景抒情等等。
(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
①悬念。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作用: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③伏笔。在文章的前面预先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暗示。作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④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作用:烘托出主体事物的特点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⑤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作用: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⑥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⑦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
(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分析写作技巧。在写文章时,有些作者会别具匠心地选用一些写作手法,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揣摩,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方面去判断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
(5)从用词的角度入手:
1. 赏析词语时,一般选择形容词、动词、叠词、拟声词、量词等。
2. 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步骤:
XX一词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示例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现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出“我”当时的喜悦和兴奋。(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示例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闪
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出三朵小花。
“闪”字形象生动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惊叹。
答题模板:“……”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从句式入手:
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
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③反问句,加强语气;
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⑤运用短句,加强情感
答题模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7)从语言特色入手:
1. 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
2. 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指出散文的语言风格。
答题模式: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
语句赏析题型总的答题思路如下:
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
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
答题格式:角度(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现了(或表达了)……特征(或情感)
示例:“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一句视角独特,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答案:
(1)修辞的角度来答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妈妈手上的裂痕比作“张开红红的小嘴”,形象地写出裂痕的形状和开裂的程度,表达了妈妈艰辛付出。
(2)“字词”的角度切答题:首先要寻找关键字词,其中较有表现力的词语有“满是”“张开”“红红的”,“满是”表现出裂痕之多,“张开”表现了裂痕之深“红红的小嘴”表现了裂痕的形状,按照答案的组织形式。答案:本句用了“满是”、“张开”、“红红的”、“小嘴”等词语准确描述了母亲手上裂痕的多和开裂的样子,表现了妈妈的艰辛付出。
六、主旨情感
这类题型针对文章的主旨进行考查,常见的问法有:某事或某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题方法:
(1)鸟瞰全文。通读全文,明确文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景物,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分析,来探求文章的中心思想。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往往点明了全文或段落叙述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内容要点。
解题小技巧:
(1)抓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
(2)抓文中的抒情和议论。
(3)抓主要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4)抓景物描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较为常用的手法。
题型: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或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七、分析人物/事物形象
1. 人物形象分析:这类题型通常时小说阅读或者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考的题型,常见的问法有试分析XX这一人物形象,这类题型主要让我们概括或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
解题思路:
(1)从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入手。
(2)从他人对于该人物的评价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侧面描写入手:简要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从关于该人物的主要情节入手:典型事例往往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4)从人物的身份、地位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时注意结合其身份或者地位。比如父亲的身份,那他可能是一位教子有方、爱护孩子的人,一线工人的职业身份,那他可能是一位爱岗敬业、工作娴熟的形象。
示例:文中题目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答案:农民(职业)是一个勤劳朴素、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2. 事物形象分析
该类题型主要是概括事物的特点。
答题思路:
(1)找出描写事物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的语句,明了事物的外在特征。
(2)分析描绘事物时所用的技法,如象征、联想和想像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把握事物的内在神韵。
答题技巧:
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
外在特点:外形弯曲、枯老,是一棵独立的藤( 答对其中两点给满分)。
内在特点:坚毅,不屈,顽强(答对三点任意一点1分)倔强,孤独(答对两点任意一点1分)。
八、拓展开放探究题
题型1:探究选文和链接的材料,得出结论。
答题技巧:
(1)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共同点,提取共同的信息;
(2)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不同点,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取不同信息。
题型2:结合全文、生活实际、个人经历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答题技巧:紧扣文本,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使用第一人称,从文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回答,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答题格式:感悟+文中事例或现象(生活实际、个人经历)
例: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4分)
这类题型的答案要求与评分如下:
观点明确,结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1分;表达,1分。
例1: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了。
例2: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题型3:结合选文提供的语境,大胆想像,给选文补白。
答题技巧:补写要符合当时的情境,符合人物的性格,想像要合乎情理,表述的语言要顺畅、简洁、有层次。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