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中考网整合 2023-08-13 15:55:03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4年语文知识点:现代文的积累,希望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现代文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 ;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
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
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
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
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
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
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
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
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内涵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内涵;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
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
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
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
37.引用名言:A增强说服力;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
38.描写方法包括:A正、侧面;B工笔、白描;C多角度描写;D动静结合;E点面结合;F寓情于景、情景交融;G一些修辞、表现手法。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