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8-22 17:13:03
语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 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 比、借代、反语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景物: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 貌、引用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的文章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 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 文、小说) ;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 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 方向等。(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答案来源:
1、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 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2、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 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三、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四、文体知识备忘录:
(一)说明文
1、明确说明对象:a. 看文章题目;
b. 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 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 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有:
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
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1)说明方法:a.下定义;b.举例子;c.作比较;
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 别;g.列图表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
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 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分、分--总、总-- 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二)议论文
1、找准论点:
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4、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5、议论文的作用:它们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
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
(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
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三)记叙文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 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 感受)为线索。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 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描写方法: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细节描写(2)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5、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6、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7、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 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8、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9、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0、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
(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 (4)特指
破折号:
(1)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省略号:
(1)表内容的省略 (2)表静默或思考 (3)表语言的中断
(4)表说话断断续续 (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1、语言特点评价用词:
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 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12、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答题模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