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8-29 18:51:51
【第一部分】→选择题备考方法(认真审题是关键)(25分)
1、三看题干:一看时间、地点、人物,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三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中心;
2、三思选项: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题型导读】
从类型来看,根据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分析,一般分为七类:表述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排序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
从解答方法和技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表述型选择题】
表述型选择题又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例1】对于公元前594年和公元509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公元前5世纪早期和公元5世纪晚期 B. 公元前6世纪早期和公元6世纪早期
C. 公元前5世纪早期和公元5世纪早期 D. 公元前6世纪晚期和公元6世纪早期
【否定型选择题】
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例2】(2017孝感)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的创设 C. “开元盛世” D. 大运河的开凿
【因果型选择题】
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
【例3】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A.魏晋南北朝北方人民的南迁——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
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十月革命的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比较型选择题】
此类试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
【例4】许多历史人物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下列选项中与其他各项有明显区别的一项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邓世昌血战黄海 D.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排序型选择题】
此类试题要求根据题意的指向,把打乱了顺序的历史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其形式有序号式和非序号式,最常见的是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主要考查学生纵向掌握历史知识的熟练程度。
【例5】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目标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③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④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试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以及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历史阐释能力。
【例6】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见右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③封泥上的文字是小篆字体 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材料型选择题】
【例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庄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实战演练】
1.《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 D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 A
A. 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 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 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 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C
A. 三国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4.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B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
A. 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的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材料中的“这项条约”指的是 A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C
朝代 |
人物 |
事件 |
结果 |
明朝 |
戚继光 |
戚继光抗倭 |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
清朝 |
郑成功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
清朝 |
康熙 |
雅克萨之战 |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
A.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动
C.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7.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列强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C.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D.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8.同学们在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时,发现这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D
A.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地 D.允许开设工厂
9. 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A
A. 都强调了人生而平等,有自由的权力 B. 都宣告独立,脱离外邦统治
C. 都强调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D. 都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限制王权
10.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大视墅: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1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变化。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不同点是 C
A. 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B. 具有大国强权色彩 C. 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 合作与对抗并存
12.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最大的受益者是 D
A. 日本 B. 英国 C. 中国 D. 美国
13.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实现转折 ②设置驻藏大臣——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③开辟新航路——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开启欧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D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A
时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粮食总产量 |
166.83 |
169.52 |
183.94 |
192.75 |
195.05 |
197.65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5.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C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6.近年来,美军全力部署“重返亚太战略”,字里行间充满冷战思维,近期两艘美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和“卡尔·文森”号现身中国南海领域,加剧了南海紧张的局势。这表明B
A.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时代的主流 B.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安全
C.中东地区出现动荡 D.亚太地区合作加强
17.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材料旨在说明D
A.《新青年》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可 B.李大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C.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 D.李大钊希冀新青年勇担重任
18.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
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从1980年开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