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09-06 19:18:20
惊蛰起,万物生
惊蛰起,万物生。
二十四节气里我最喜爱惊蛰。
惊蛰一至,蛇鼠虫蚁都要粉墨登场的即视感。虽是泥沙俱下,终是生气勃勃。
想起余光中曾言:“惊蛰一到,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惊蛰,像是春天里的起点。历经一个严冬,料料峭峭,万物生命在此起步。从前看《日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便为满树粉色云霞于此日升腾;隐匿一冬的莺啼也于此日开始涌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惊蛰更像是万物从头开始的一个时间节点,从零到整,从无到有,惊蛰,富含着花花草草对一春的期待。
而惊蛰不等于春天,惊蛰预示着春天。
中国人是最爱讲究这样一个含蓄的寓意的。我们向天祈福,向地祭拜,是在向神灵祷告,放下所有晦暗的过往,渴望一个美好的未来。神灵或许听不见,可这种心情,就足以让人欣喜了。在仍有三分春寒的惊蛰里,我们知道,这是春天的起点,冰河消融,美好即将来临,于是所有的晦暗心情与不快都将消散。
母亲曾于惊蛰之日提议要"采春"。全家诧异。我想,十几年忙碌操持生活的她,在惊蛰这个万物生命起点上,心中对美好的爱意,被那惊雷,被那春风再次唤醒,也许,这也是她对生活的休整,也许她将在这日收拾好心情,再次出发。
惊蛰,看似荒芜,实则已生机涌动;看似是终止,实则是起点。
从前爱读陶潜诗,犹记一首,云:“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清邱嘉穗曾评:自刘裕篡晋以来,众人皆如众蛰赴惊雷,惟陶独倦晋室,如新燕之恋旧巢。从这个评述出发,陶公诗中充满了对比:有众惊蛰赴雷与新燕之恋旧巢的对比;有春天生意盎然、万物涌动与陶公"无人可语,但以语燕”的孤独寂寞的对比……进与退、仕与隐、生命的涌动与荒芜,这些看似矛盾的范畴,都在惊蛰这一时间节点上,体现了出来。
惊蛰起,万物生。惊蛰,是春日的起点,是生命的起点。她像是对忍耐了一个寒冬,早已凋零的树木的一声温柔的鼓励,像是对蛰伏一冬虫蚁的提醒,更像是对人们重新开始一年的春华秋实,生命轮回的标记。
那么请你去听一声惊雷吧,敲醒你困顿已久的心情;请你去看一场桃花十里,去唤醒你对美好的爱意。品一杯桃花酒,听一声惊雷,伴几声鸟鸣,于惊蛰日,欣赏风景,感受生命的涌动与荒芜。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