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10-25 20:53:39
比较实用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1.预习:课前要认真预习,通览教材(课本)内容,导言、课题、标题、大字、小字、插图、相关史事等,都要看。边看边思考,将语文课上学到的分层,缩句、找中心句的方法用上,思考层次间的关系、各子目间的关系、它们与标题间的关系。初步构建知识框架,将主要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等在头脑中理出来或制作简单的结构图。对课文内容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或记下问题,以备上课重点听记。
2.听讲:必须有力图听明白老师每句话、每个要点的意识,精神饱满去听讲,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认真落实老师的要求,注重当堂记忆和理解基础知识。不熬夜,以保持课堂的专注力、持久力。
3.回答问题与质疑:课上要积极回答问题,抓住有限的机会培养自己的思维、分析、概括、表达能力。遇到疑难问题要大胆提出,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但也要注意时机,对于个性化和偏颇的问题可以单独课下及时找老师提问。
4.记笔记:课上有随时记笔记的意识,当听到老师语气重点强调、重复性强调、明确考点的强调内容要及时记笔记。老师要求记的笔记更应当规范、工整,可以以简记、符号等方法加快笔记速度。记笔记不能以耽误听讲为代价,来不及记录的内容,可以课下问老师、同学补记。
5.复习:历史学科是一个基础知识庞杂、琐碎、记忆难度较大的学科,所以最讲究及时复习,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将忘不忘时巩固记忆,无论是持久性和准确性都是效果最佳的。建议下课一分钟回顾当堂学习要点,当天回家作业前通读当天所学课文一遍,并重点记忆基础知识,下次课前回顾基础知识一遍,周末复习一遍,整单元学完阶段性复习一遍,加之期中期末前的复习,多少知识也不怕记不住。
6.练习: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忌讳随意不负责任的以做完为目的,练习有三大功能:查漏补缺、拓展知识面、提升解题技能。
学好历史的五大技巧
一、要对历史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觉得历史年代、人物、历史事件比较难背,把学历史当做一种负担,那么,永远学不好历史。只有真正融入到历史长河中,认真阅读每一个历史故事,去感受历史人物的状态,对历史产生兴趣,才有学习历史的动力,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
二、学会读历史材料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三、关注历史年代
如果没有历史年代,就根本无法考察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不能发现历史时间的内在联系及找出历史发展规律。由此可见,历史年代对于历史学科的意义。想要掌握历史年代,就必须要通过恰当的方法来记忆。
常见的方法有:分类记忆法,就是把我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按内容、性质、特征归纳分类,使本来分散的历史知识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以便更多的记忆、如:6个主要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伊犁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然后注明各自的时间,这样就能一目了然。
化简记忆是把复杂的历史基础知识内容,删掉复杂,遵从简单,理出提纲。用简单的文字或抓准本质性的语文,以便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如: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概括为“苛税”、“重役”、“酷刑”6个字,就掌握了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也掌握了化简记忆的技巧和方法。
四、勤于复习巩固
“温故知新”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五、整理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怎样记历史的人名、地名、年代?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1)记人名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
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同学们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
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同学们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学好初中历史的五个“必须”
1、正确阅读教材的三种方法:粗读,浏览教材,知其大意(第一遍预习);细读,精读课本,掌握时间、地理、人物等基础知识,并作出勾画(第二遍预习);精读,能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课后复习)。
2、正确记录课堂笔记的方法:符号笔记,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符号。如用“ ”标明重点,用“。。。”引起注意;用“ ”表示重点,用“?”表示疑问等;不同颜色的笔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黑色标记上课笔记,用红色标记复习笔记。
3、哪些是学习的重点:①凡是发生在历史转折时期,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②凡是教材文字表达中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领先”、“标志”、“开端”、“序幕”等字眼的内容;③凡是和当今世界时政热点、社会焦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④凡是教材内容配有插图,课后有思考题、讨论题和练习题的内容。
4、学习历史的方法:①学习每个历史事件要掌握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②分析历史事件的三步曲,原因、经过和结果;③完成练习题。
5、科学的记忆方法:把握教材,化繁为简,理清线索;在理解的基础上,搞清因果关系,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同类知识的拓展延伸。
初中历史考试的方法与技巧
一、调整身心,有备无患。
首先,考前要学会调整自己,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要调整到最佳状态。生理上,考前一周要按照考试的作息时间走,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更投入。辛辣刺激的食物考试前不宜多吃,容易引起肠胃不舒服影响状态发挥。心理上要做到不骄不躁,无论复习结果如何,都应该正视结果,很多考生容易把紧张的心态带进考场,适当的紧张能提高我们的答题注意力,但是过度紧张会导致各种失误,因此,我们学会给自己释放压力,不要让紧张成为我们考试的绊脚石。
二、支配时间,合理答题。
初中历史真正的难点就在后面的简答题上,文字多,考查的范围大,因此,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做。很多学生容易在某一道题上纠结,耽误大量的时间。任何时候都要遵循“先易后难、不会跳过”的宗旨,尤其是选择题,跳过一定要做好标记,以防最后没时间检查而弃选。
三、巧用材料,辅助答题。
考试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会的题,这时千万不要慌,更不能轻言放弃,把所有题做完后,回过头来再思考一下,如果是材料题,不妨从给出的历史材料中挖掘一些有用的知识,比如:概括核心思想、划分层次,从材料中寻找灵感,很多时候都能“化腐朽为神奇”。简
四、劳逸结合,相信自己
有的同学觉得考场就是战场只有“劳”没有“逸”,其实劳逸结合就是在感觉自己思路混乱或者是由于紧张造成“记忆堵塞”时,不妨喝喝水、深呼吸、瞄一下窗外、稍稍放松一下颈肩等,这能有效帮助我们找回灵感,也让接下来的答题过程更加轻松。
有的考生做题后检查对自己不信任,总喜欢更改自己的答案,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一开始“蒙”对的题往往都是改错了,因此,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优柔寡断反而不能帮助自己。
五、仔细审题,针对答题。
珍惜考场时间,并不意味着匆忙答题,很多学生总是怕时间不够,其实,大部分考试时间都有剩余,大家只需要按部就班答题就可以了。匆忙答题,很多时候题目没有审完就开始盲目答题,会导致失分严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动笔前应仔细审题,弄清出题人问的是什么,然后再针对答题,否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最终影响考试成绩。
六、条理清晰,规范答题。
在做历史试卷的时候,一定要规范,清晰;选择题的答题卡不能涂的太重,也不能太清;在做简答题的时候要保证条理清晰,一条一条的来回答,分出“1、2、3……”来,这样答题有层次,简明、全面,同时要规范书面语的使用,不能口语化表达,此外0,字迹要清晰。
历史课上听什么?
有的同学不知道历史课要听什么,觉得老师讲的课本上都有,没必要再听,下面就告诉大家历史课该听哪些内容。
(一)听导入。教师的导入语往往是章节间知识或规律的衔接,或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而这种导入又往往体现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所以,听课要从导入开始。细心体会知识间的衔接,领悟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自己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作用。对导入语,应认真地听,积极思考,明确回答,仔细领悟和深切体会。
(二)听讲解。历史是过去的事,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讲解历史知识时不能作过多的艺术渲染,加上内容又多,学生听起来难免感觉枯燥乏味,但只要思想上重视起来,态度认真起来,根据课本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作些符合史实的想象,深入情境,与历史同呼吸、共命运,就会觉得其乐无穷,从而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了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勇于探索历史的精神,掌握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
同学们应跟上教师的引导与思路,带着疑问去听、去解、去思、去辩、去悟,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成果。
(三)课堂上要以听讲为主,记笔记为辅。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思考问题,为了记下某个重要知识点而没能听老师讲解其他重要知识点,或者为了听老师讲某个重要知识点而忘了做笔记,这样听课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企图在课堂上把笔记做得很完美,课后再对照笔记去消化,这样实际上是将课堂任务移至课外,得不偿失,当然事倍功半。
(四)听总结。课堂总结,或者画龙点睛,或者提纲挈领,或者纵横联系和综合分析,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抓关键,抓重点的能力不可或缺,学生要从领悟老师的思维习惯与方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习惯。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