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3-10-28 20:23:18
1.自然地理成因类
(1)沼泽形成的原因
①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或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②流域内水系发达,河水汇入量大;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地下有冻土或不透水岩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高纬度地区)河流有凌汛现象,洪水泛滥。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气温日较差越大,反之越小;
②季节因素:中纬度地区,夏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冬季最小;
③地形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气温日较差大;
④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气温日较差大;
⑤下垫面性质:下垫面比热容越大,下垫面增温和降温速度越慢,气温日较差越小。
(3)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大气环流:如西风带、季风环流;
③气旋、锋面:如台风带来大量降水、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等;
④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会产生差异,从而产生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分布规律;
⑤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脉阻挡水汽进入或引导水汽进入;地形类型如干热河谷、盆地、高原等降水普遍较少,水汽难以抬升形成降水;
⑥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人文地理成因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地域间经济水平差异越大,迁移越频繁;
②政治因素:战乱等;
③环境因素:由灾害频发、资源较少地区迁往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的地区;
④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民族等。
(2)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
生长期、光照条件、昼夜温差、自然灾害、病虫害、土壤、环境污染等。
(3)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
生长期、光照条件、昼夜温差、自然灾害、病虫害、土壤、环境污染、技术、政策、投入、品种、熟制等。
(4)工业集聚的原因分析
3.资源问题或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淡水资源有限。
②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疏;多大风天气。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城镇、工矿、交通建设等。
(3)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较高,蒸发旺盛,频繁的旱涝灾害。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等。
(4)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来水多(如降水量大);排水差(地势低洼)。
②人为原因:流域内中上游河段不合理垦殖,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中游河段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使湖泊调蓄功能减弱;水利设施长期失修,蓄洪能力不足;下游河段乱挖河道,水流不畅等。
(5)气候干旱的原因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距海洋远;
③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④沿岸寒流经过。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