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4-05-22 22:02:03
“作为家长总想多为孩子做点什么,但好像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该怎么办?”
答:
考试不仅考学生,更是考家长。面临中考检验,家长总想做加法,其实很多做法,“做”不如“不做”。
智慧“止语”。家长必要的提醒会让孩子有所警醒、提高复习效率,但有些嘱咐则是“考前毒药”,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比如“复习得怎么样了?有信心吗?”“别紧张,能考XX名就行。”“你就把学习搞好,其他什么都别操心。”这些话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情绪,让孩子觉得家长关心的只是他的成绩。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很多行为总想说几句,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有时还适得其反,甚至有可能引发亲子矛盾。所以,适当止语是一种教育智慧。
保持平常、正常的学习环境。孩子复习迎考需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但并不需要家长精心创造过于安静的环境,比如在有的家庭里,为了不打扰孩子学习,走路会轻悄悄的,说话都不能大声,甚至还跟邻居打招呼,恳请他们多加关照。其实这种特别安静的环境失去了生活常态,不仅会导致孩子不适应,还会徒增孩子的心理压力。而且适当的噪音,反而会有助于提升孩子学习的专注力。
不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现在不少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有很多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后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就会不自觉地干预孩子的学习,希望能帮他少走弯路,孩子如果不认可,还会产生亲子冲突。其实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法,父母的干预往往会导致孩子不知所措。家长可以用建议或者讲故事的形式,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至于孩子是否认可或者照做,要把主动权留给他。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