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资源 2025-03-31 23:18:43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 . 温度: ① 概念: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单位: ℃。测量工具——液体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正确使用方法:
a.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认清它的分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2. 常见的晶体、 非晶体:
① 各种金属、 冰、 海波、 萘等是常见的晶体; ② 蜡、 沥青、 松香、 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
3. 熔化: ①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 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② 熔点: 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
③冰的熔点: 0℃。
④ 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
相同点
固体 吸热
不同点
温度是否升高 :
晶体 保持不变
非晶体 升高
有无熔点:
晶体 有
非晶体 无
4. 凝固:
①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② 水的凝固点: 0℃。
③ 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相同点
放热
不同点
温度是否降低 :
晶体 保持不变
非晶体 降低
有无凝固点:
晶体 有
非晶体 无
5. 对同一种物质, 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 汽化:
(1 )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 沸腾定义: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 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 在沸腾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有沸点。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水的沸点(在 1 标准大气压下): 100℃。
(3) 蒸发定义: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上空气流速。 要加快蒸发, 就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要减慢蒸发, 采取相反措施。
③ 蒸发致冷: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 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4)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不同点:
蒸发:
发生地点:液体表面
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剧烈程度:平和
沸腾:
发生地点: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 发生
剧烈程度:剧烈
相同点:
汽化现象、 吸热过程
7. 液化:
①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② 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8.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 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9.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1 0. 雾、 露、 霜的成因:
① 雾、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编辑推荐: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